【名称】白芍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Bái Sháo
【别名】金芍药(《安期生服炼法》),白芍(《药品化》)。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夏、秋采挖已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原形态】芍药(《诗经》),又名:离草(《韩诗》内传),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可离(崔豹《古今注》),犁食、鋋(《别录》),没骨花(《胡本草》),婪尾春(《清异录》),将离(《纲目》)。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此外,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亦产。浙江产者,商品称为杭白芍,品质最佳;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四川产者名川白芍,又名中江芍,产昆亦大。 芍药名称,初载《本经》,从陶弘景开始,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目前药材,白芍药多为栽培种,赤芍药则多为野生种,但在个别地区,如陕西所产的宝鸡白芍,亦系野生种而作为白芍使用者。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
【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甲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以上资料为中药成分提取起始物料介绍,来源于网络,如违反广告法或错误处,请联系我司客服删除。
我司是一家专业的植物提取分离纯化公司,保证为客户分离的成分货真价实,并提供资料供客户验证!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或者一类物质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群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的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盐析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可结合使用。南京普研可以从公斤级中药提取到百吨级药材提取。生产部配备提取罐、浓缩器、层析柱,喷雾,冷冻,真空干燥等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硅胶色谱,凝胶色谱,MCI,反相色谱等现代化分离手段,获得了高纯度的天然产物单体。研发部门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微生物检测等先进检测仪器。拥有先进的研发检测中心,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完善的质量标准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和稳定性。我们一直优化及改善各个天然产物的分离工艺,努力降低分离成本,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配备全系列分离纯化填料及多台制备级HPLC,满足于高纯度中药单体的中试放大及产业化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